在山东女足与北京女足的这场比赛中,山东女足在自己的主场以0比2的比分遗憾失利,失去了榜首的位置。然而,这场比赛却真实地展现了山东女足的实力和风格。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这就是真实的山东女足,无畏挑战,敢于拼搏。
至于比赛的观赏性,无论是胜者北京女足还是败者山东女足,在技战术和团队配合上的表现都显得有些乏善可陈。赛后,我不禁思考,若北京女足没有穆科马这名外援,结果会如何?整场比赛中,除了李艳飞的几次威胁性射门外,山东女足很难在北京女足门前制造出真正的威胁。而北京女足的得分机会,大部分都来自于穆科马的发挥。
这位年仅19岁的赞比亚小将穆科马,以5个进球高居射手榜首位。尽管她参赛场次不多,但她的表现已经足以令人瞩目。然而,这样的成绩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足的不足——我们的后卫难以防住这样的球员,我们的前锋在面对这样的年轻非洲球员时也显得力不从心。
比赛中,穆科马在短短的23分钟内就打入了一记势大力沉的进球,这也反映出我们的门将在面对高速而有力的进攻时,仍需提高自己的反应速度和应对能力。穆科马与班达、特姆瓦等球员一样,拥有男性化的打法,她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都远超我们的女足球员。面对这样的球员,除了进行协防外,我们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北京女足对穆科马的依赖,与当年武汉和上海对特姆瓦和班达的依赖相似。有了这样的球员,我们的比赛变得简单粗暴,虽然结果可能很美丽,但这也意味着我们的球队只会踢这种简单的足球。这场比赛的战术布局也相当明显,北京女足的后腰马晓兰与右边前卫赵瑜洁的配合,以及通过大脚传球寻找穆科马的机会,都成为了比赛的焦点。
从阵型上看,上半场北京女足采用了442阵型,而山东女足则采用了532阵型。但无论采用何种阵型,双方都暴露出了在运动中的跑位能力和控球能力的不足。传球不到位、没有接应点、很少有超过三脚的传递等问题频发。更多的是通过大脚的直传和斜长传来寻找前锋。球员之间更多地依赖个人能力而非团队配合。
在比赛的上半场中,双方的边路并未发挥出来。但下半场经过换人调整后情况有所改善。山东女足通过换人加强了中场控制并重新调整了前锋和边路的人员配置。可以看出教练有能力通过换人来调整比赛局面但很难将场上球员组成一个真正的整体。
对于整场比赛而言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两队的技战术对比更重要的是对女足发展的思考。现在足协新政已经使女超联赛变得更具竞争性这是一件好事。但如何让女足球队踢出更复杂的战术、更赏心悦目的比赛也许是下一个阶段的目标。而哪支球队占据榜首反倒成了不那么重要的事情了。
让我们一同期待并享受不一样的足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