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1日的夜晚,《北京青年报》发表了一篇引人注目的报道。文章中提到,在U21联赛中出现的15-0比分差距,是自该联赛在2022赛季恢复完整建制后罕见的大比分差距。这一现象不仅揭示了不同级别联赛俱乐部之间在人才储备和青训工作上的巨大差异,而且成为了衡量各俱乐部青训工作成效的“镜子”。
《北京青年报》对此现象进行了解读,他们表示,U21联赛的稳定发展和逐渐扩容,凸显了相关俱乐部对于梯队人才培养和锻炼的重视,以及中国足协和职业联赛管理部门对于青训工作的支持态度。然而,由于不同级别和同级别不同俱乐部的青训基础、财力以及理念上的差异,各U21队的实力参差不齐。有的俱乐部之间的实力差距甚至可以用天壤之别来形容,这无疑给联赛的竞争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该媒体进一步指出,随着金元足球的退潮,中国职业足球在投入方面开始趋于理性。然而,在大部分俱乐部股权模式单一、资金缺口巨大、运营缺乏盈利模式支撑的背景下,投资者们大多将重心放在了作为俱乐部标杆的一线队身上。对于U21联赛,除了像申花U21队这样有着强烈冲乙愿望或青训基础雄厚的强队外,其他队伍可能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中国职业足球在青训方面的投入仍需加强。虽然U21联赛的建制和扩容为年轻球员提供了更多的比赛机会和锻炼平台,但在实际运营中仍需各方共同努力,尤其是需要俱乐部和投资者的更多关注和支持。只有这样,中国足球的未来才能有更多的希望和可能。